2023 年 6 月 8-9 日,中国深圳。 第三届印度洋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中国深圳成功举办。来自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 多名与会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印度洋的重大科学问题和跨学科科学,并为解决重大海洋问题和减轻海洋灾害制定战略。
本次研讨会是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的一项正式活动。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SCSIO)主办,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中巴地球科学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国海洋-气候关系十年合作中心(DCC-OCC)、全球海洋负碳排放(Global-ONCE)和深圳市人才研究所协办。林健教授、陈大可教授、李家彪教授和陈晓非教授等国际知名科学家共同主持了此次研讨会。

联合召集人林健教授强调了印度洋的巨大重要性,强调其作为世界三大洋之一的关键作用。印度洋季风对中国和亚洲的气候变化有着直接影响。该地区经历了最严重的风暴潮、特大地震和海啸、洪水和其他灾害。这些事件直接影响了社会福祉和经济发展。
国家海洋局局长李超伦教授强调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合作中的责任,以应对与印度洋有关的重大社会挑战。国家海洋局支持建立了中国-斯里兰卡联合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巴基斯坦海洋与环境科学联合分中心。这些举措为青年海洋科技人才的教育做出了贡献,并为解决关键的社会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巴基斯坦科学院前院长穆罕默德-卡西姆-詹(Mohammad Qasim JAN)教授盛赞过去几十年中巴海洋合作成果丰硕。其中,2018 年首次中巴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为马克兰地区的海啸和地震灾害评估奠定了基础。他强调,此次研讨会是加强中国、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之间合作的平台

为期两天的专题讨论会包括国际主旨发言、海报和关键建议的小组讨论。研讨会讨论了印度洋的重要性,包括印度洋-陆地-大气的相互作用、印度洋海洋生态系统和缺氧区以及海洋地质过程和危害。此外,研讨会还呼吁建立国际科学联盟和青年科学家联盟。
第三届印度洋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标志着国际合作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旨在加快印度洋科学倡议和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海洋问题。